时间:2017年10月至2018年3月;地点:长沙博物馆二楼临展厅;

殷墟的历史背景

夏朝最后一任王,夏桀,十分残暴,弄得天怒人怨,众叛亲离,终被商汤所灭,建都商丘。新王朝的建立并没有使得天下太平,王室内部为争夺权力和利益斗争不断。不仅奴隶主贵族之间互相残杀的事情屡见不鲜。就是帝王的即位也极为混乱,兄终弟及都算是正统了,更有堂弟、侄儿来争抢,谁的势力大谁当王。因此到阳甲即位时,已经“诸侯不朝”。历史上将这一时期称为“九世之乱”。下一任盘庚即位后,决定度过黄河,迁都到殷,就是今天的河南安阳,才缓解了矛盾,社会经济得以发展,因此他也被称为“中兴之主”,为后来的“武丁盛世”打下了良好的基础。(夏商周断代工程把盘庚迁殷作为分界线,之后都属商后期)

商王朝在殷延续了12代,约273年,所以商朝又被后人称为“殷商”。公元前1046年(夏商周断代工程)武王伐商之后,被废弃,所以称为“殷墟”。

殷墟的发现与90周年纪念

1908年古文字学家罗振玉派人寻找甲骨刻辞出自何地,就此揭开了殷墟发掘的序幕。(甲骨四堂,罗振玉(号雪堂)、王国维(号观堂)、郭沫若(字鼎堂)、董作宾(字彦堂))

董作宾和李济

董作宾的头像来自百度,李济拍摄自博物馆的展板

董作宾,1925年拿到北京大学的史学硕士学位,就在大学任教。1928年到安阳考察,发现当地村民在殷墟挖掘并出卖甲骨,即向当时文学院的代院长傅斯年建议,由中央研究院主持进行系统发掘。同年10月,首次发掘出甲骨残片784件,此后又先后15次参加安阳小屯村殷墟发掘,这里面就有这位哈佛的“李济”博士。另外他还参加过山东城子崖发掘,是龙山文化的发现者之一。在1948年被选为中华民国中央研究院第一届院士。1963年在台湾去世,享年68岁。

从28年至今90周年,跨越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,是中国考古事业中规模最大、延续时间最长的考古发掘。殷墟遗址被评为“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”之首,已列入世界文化遗产。本次展览也是借助90周年的机会,纪念殷墟考古发掘的先驱者们。

妇好简介

本次展览一共分为2个展厅,三个单元,绝大部分文物来自安阳殷墟妇好墓,墓主是距今三千多年前的一位传奇女性——“妇好”。她在世时十分活跃,拥有多重身份,首先是商王武丁的王后,同时兼任沟通天地的女祭司,政治地位极高,甲骨卜辞中与她相关的就有200多处,比如记载她曾接见过各地的多妇(女官,即妇女代表),记载她带兵打仗啊,记载她与武丁一起设埋伏应敌啊等等;她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有据可查的女将军,屡建战功。特别是抵御了古印欧人的入侵,我中华文明才得以保存;她有自己的封地,兴趣爱好广泛,比如收藏各种玉器;她更是一位爱美的女性、一位母亲,为商王生儿育女,身后之事极尽尊隆;今天,让我们跨越时空,透过这一件件珍贵文物,走近妇好的传奇一生。

妇好墓的发现

1975年,继学雷锋运动和工业学大庆之后,中共宣传部门又掀起了农业学大寨的浪潮,到处都在开山凿坡、修梯田、种粮食。河南安阳小屯村也不例外。但是在考古工作者的眼中这里很可能是一片需要保护的遗迹。为了取得证据就在这一片地方进行钻探,发现了夯土,于是也就顺理成章的得到了保护。1976年春季,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考古队郑振香女士正式主持发掘。这一小片地方是殷墟的中心。妇好的墓就在宫殿宗庙西南侧的一块岗地上(不在王陵区)。墓葬没有被盗过,但是底部有1米多被地下水淹没,妇好的人骨也没有找到。出土随葬品1928件,青铜器400多件,玉器近600件,骨器560多件,还有石器、象牙制品、陶器、贝壳等。

殷墟商代遗址分布示意图

妇好墓在恒北商城的宫殿宗庙区的西南侧。

墓的上方原本有一座“享殿”,是商王武丁为了祭祀她特意建的宗庙建筑。考古工作者们根据基址上遗留的线索复原了这座享殿。

享殿复原图和司母辛铜方鼎

考古工作者在基址上找到许多圆洞,有的洞底还留有鹅卵石,由此推测出这里原来有支撑建筑物的柱子。

司母辛铜方鼎

鼎,最早是烹煮用的大锅。自从大禹收九牧之金铸九鼎于荆山下,象征九州后,鼎逐渐转变为权力的象征,多在祭祀中使用。铸有“司母辛”铭文的立耳柱足铜方鼎,妇好墓共出了一对。每只117.5公斤,口沿下装饰一圈夔龙纹。腹部四面各有四条夔龙。足根部有兽面纹。

司母辛铭文

“女”字通“母”,从字形就能看出一位女子跪坐的姿势

铭文中的“司”是一种常伴商王左右的女官职。殷墟卜辞中与女官有关的字有“世妇”、“帚”、“司”。“帚”是所有女官的统称,“世妇”是掌祭祀、宾客、丧纪之事的女官,“司”是“世妇”中地位最高的主管祭祀的女官。“司”可能有九种,分别负责管理一种祭祀用的动物。其中,“牛”又是最重要的一种。《礼记﹒曲礼下》记载:天子有后,有夫人、有世妇、有嫔,有妻,有妾。天子建天宫,先六大,曰大宰、大宗、大史、大祝、大士、大卜典司六典。明确记述了天子身边最重要的男官和女官。《周礼﹒天官》中更加明确:世妇掌祭祀、宾客、丧纪之事。

“司”的地位如此之高,又常在商王身边,因此有很大的几率成为他的配偶。当然不是所有的“司”都会如此。现在还没有证据确定妇好是先当“司”或者先当“后”,只知道她与武丁王的关系确实非常好。

“母”是指母亲。铭文中,父亲一辈都叫父,母亲一辈都叫母。爷爷一辈都叫祖。

“辛”是妇好的庙号。庙号就是在宗庙被供奉时所用的尊称。带有“司母辛”字样的器物,应该是妇好的子辈为她做的祭器。根据卜辞的记载,妇好一生至少有三个孩子,一男二女。男孩先于她夭折。

妇好青铜酒器

妇好墓中出土的有铭文的青铜器中,带“妇好”字样的最多,111件。大多是她生前使用之物,还有一部分是专门为她做的祭器。

比如觚、爵、盉、方彝等,它们都是酒器,可能成组使用,有时还有斝。商代因为粮食产量比较丰富,所以有多余的用来酿酒,他们非常喜欢喝酒,以至于周朝将之归结为商朝灭亡的因素之一。台湾大学教授凌纯声认为中国古代的酒可分四大类:醴lǐ、酪lào、醪láo、鬯chàng。

青铜爵

“爵”上有两个蘑菇状的伞柱,具体用途不详,不过有学者认为它像征龙的角,寓意持有者尊贵的地位。

青铜方彝

酒器,古代文献中记载:“尊彝为上、罍为下,卣居中”。妇好墓中还有一件国宝级的偶方彝,外表类似一对连体方彝。现藏于国家博物馆。

醴是较淡的酒,很可能最早是由咀嚼谷物,利用唾液中的唾液淀粉使之醱pō(在原酒的基础上再酿酒)酵(复杂的有机化合物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分解成比较简单的物质)成酒,然后又改用发芽的榖gǔ(同谷)类,即所谓“蘗(niè谷芽)造醴”。但是咀嚼造酒嫌不够文明,而在中原地区先被淘汰,由蘗制成的酒又太淡薄,故虽古代常用,但其制法到了明代则已失传。

酪可以是果类或乳类经单醱酵制成的酒,也可以是谷物蒸酿成的酸汁。

由坏饭制的酒称为“醪”(甜酒,也叫醪糟,糯米或大米都可以),有汁有滓zǐ(渣子,沉淀物),可以同时食滓饮汁,也可以饮汁弃滓。滤出的汁称“醙sōu”,又有“白酒”之名,而滓称为“糟zāo”,可以加水再酿成“酾shī”(滤酒)或“醨lí”(不浓烈的酒),都是淡的“薄酒”。
成语:哺糟歠chuò醨,比喻效法时俗,随波逐流.亦作“哺糟啜醨”。出自《楚辞•渔父》“众人皆醉,何不哺其糟而歠其醨”

鬯是榖类加麴(qū,发霉的榖物及草类)酿成的酒,用草麴酿制的叫“鬯”,以麦麴酿制的叫“秬jù鬯”(当时国酒),以药麴酿制则称为“郁鬯”。最早的麴可能是起源于中国南方的草麴,又称小麴,传到华中后演变成药麴,再传到北方才有麦麴,也称大麴。到宋朝时,我们的先祖又有了不起的新发现,得到了“红麴”(又称丹麴),由“红米霉菌”引起醱酵而成,其工艺比埃及人(前1500年)分离麦芽酵母要难得多。它酿的酒可治腹中及产后瘀血。

也许喝不同的酒有不同的喝法讲究,所以我们今天看到如此多种类的酒器。比如,觚和爵是饮酒器,铜爵在二里头文化中就出现了,商代是爵最为流行的时期,外形有很多版本,周以后慢慢就少了,虽然实用价值没有了,但是象征地位的意义流传下来,用于指代爵位(公侯伯子爵)。那么酒器可以盛汁,也可以盛糟。盉是调酒器,将不同的酒混合或者加水调整浓度。

妇好铜箕形器

整器状如簸箕,中空柄内残留有朽木。柄上下铸有“妇”和“好”两字铭文。此器曾被认为是炭铲,目前有观点认为是量器。如果盛小米,6件铜箕形器的容量均接近260克的奇数倍,妇好铜箕形器的容量约为2800克。殷墟已发现6件铜箕形器,均出土于高规格贵族墓葬。

玉鸮xiāo

鸮即猫头鹰。世界上诸多古文明都把猫头鹰视为沟通人界与冥界的使者而崇拜,在我国,周灭商之前都是类似“战神”的神鸟,它的声音代表了战争的胜利。但是周以后就把它视为不吉祥的凶鸟。妇好墓中同时还出土了一对铜鸮尊(分别在国家博物馆和河南省博物馆作为镇馆之宝),与这件玉鸮的形态类似。它头顶羽冠,昂首挺胸站立,口内铸铭文“妇好”。尾与足之间有槽,足下两侧各有一个未钻穿的小孔,头顶后有一上下对穿的小孔,可插嵌也可穿绳。

这件玉鸮头顶后有一上下对穿的小孔,很明显是用于佩戴的装饰物,旁边这些玉蟾、鱼形玉片也是,这些鱼形玉片材质、工艺相似,很可能原本是组装在一个大件装饰物上的。

妇好墓里出土的玉器非常多,共755件,占随葬品的39.2%,像这种写实的动物形玉器有216件,而鱼又是最多的,有121件。这些数据一方面说明了鱼在当时仍然是主要的捕猎对象,另一方面也说明鱼也有着美好的寓意。

妇好铜方斝(jiǎ)

铜斝是温酒器,特征为口沿有两个立柱,可能用来悬挂滤酒网。腹侧有鋬(pàn,把手),足为尖锥形。

妇好铜方斝

考古工作者在基址上找到许多圆洞,有的洞底还留有鹅卵石,由此推测出这里原来有支撑建筑物的柱子。

主要的制作工艺是范铸法+分铸法:

1、塑模,用泥土塑造出铜器的基本形状。在制好的泥模上画出铜器纹饰的轮廓,凹陷部分直接从泥模上刻出,凸起部分则另外制好后贴在泥模表面;

2、翻范,用事先调和均匀的细质泥土紧紧按贴在泥模表面,拍打后使泥模的外形和纹饰反印在泥片上;

3、合范,将翻好的泥片划成数块,取下后烧成陶质,这样的范坚硬不易变形,称为陶范。将陶范拼合形成器物外腔,称为外范。外范制成后,将翻范用的泥模均匀削去一薄层,制成器物的内表面,称为内范,铜器的铭文就刻在内范上。将内外范合成一体,内外范之间削出的空隙即为铜液留存的地方,两者的间距就是青铜器的厚度;

4、浇注,将铜液注入陶范。待铜液凝固后,将内外陶范打碎,取出所铸铜器。一套陶范只能铸造一件青铜器,因此不可能存在两件一模一样的青铜器;

5、打磨和整修。刚铸好的青铜器,表面粗糙,纹饰也不清晰,需要经过打磨整修,才能成为一件精致的铜器。

分铸法:器形过大或形状过于复杂,需要将整个器物分为数件分别翻范浇铸,最后拼接成一个整体(再浇铸一次),就称为分铸法。

妇好墓中,这种大型的礼器都是成对出现的,非常奇怪。目前还没有一个很好的解释。这样的铜斝共12件,其中方斝4件,圆斝8件。铜斝是温酒器,文献记载古人行祼guàn礼(酌酒灌地以祭)时用到过它。

妇好铜圆斝(jiǎ)

妇好铜圆斝

圆斝腹底中部铸铭文“妇好”,腹、足有丝织品残迹,鋬下有粗纺织品残迹,说明下葬时曾用多层织物包裹。

一般来说,铜器越大越重,则墓主人的身份越尊贵。这样大型的铜斝很少见,说明“妇好”的地位非常高,但还不是最高的。前面我们看了“司母辛鼎”,有117.5公斤,而武丁另一位后妃妇妌(jìng)有一件“司母戊鼎”,重达832.84公斤。也是目前发现的最重的一件了。她的儿子祖庚继承了武丁的王位,所以地位高也是理所当然的。从其他证据来看也能得出相同结论,妇妌葬在王室墓地,有墓道,而且还有两条,妇好是葬在宗庙的西南方向,没有墓道。

带司母铭文的青铜器(尊、罍、壶)

母铭文拓片

根据统计,器物带“妇好”或“好”铭文的有109件,数量最多,其次就是有“司母”的,有28件。器物的主人是谁,跟妇好什么关系,这是最值得关心的事情。

我们先来看看铭文的拓片。“司”字比较明显,前面也说过了,它表示一种主管祭祀的女官职,是世妇中地位最高的。第三个字也好认,是个“女”字,也做“母”。中间那个字,非常有意思,上半部分象一只兔子,下半部分象个带手柄的盘子,丂kǎo,原意为供神的架子,有点类似那种在墙上的神龛。两部分合在一起我们把它解读为“巧”字,其实音和意毫无关系。司 就是管理祭祀用兔子的女官。“司母”就是子辈为司做的器。于是有人就提出她就是“妇好”。但是,根据对比,带“司母”的铜器比带“妇好”的铜器稍逊色一些。而且还有一件带“司母”的传世铜钺,比妇好的要小。所以,“司母”的地位可能比“妇好”略低。

有的铭文上多了个“癸”guǐ字,这个字的含义也是有颇多争议,因为前面有“司母辛”的好例子,所以很多人都认为癸也是做日名,但是有学者提出,它很可能是和中间的字组合在一起的一个字,表示癸地来的兔子,这个在甲骨文中也有先例。而且殷商时期,在都城附近也确实有一个动物资源丰富的癸地。

亚弜(bì)铜圆鼎

亚弜铜圆鼎

这是一件炊煮器。此鼎形体较大,圆敞口,口沿上有铭文“亚弜”二字。腹、 足有烟火烧烤的痕迹,应为实用之器。

“亚弜”又是什么人呢?首先解释一下亚字,自新石器时代起,我国的原始先民就开始崇拜神龟,认为龟的形象与天地相合,龟背似天,腹甲似地,龟背上的花纹类似天上的星辰,四条腿就像四根柱子将天撑起。而这个亚字就取自乌龟腹甲的外形。最开始也许只是用于装饰,或者大地的象征,后来逐渐引申为“次”(上天最大,大地次之),到了奴隶社会,指代王最大,侯爵次之,于是“亚”又表示次于王的官职。

“弜”,原意是用标准的弓来矫正新做的弓,郭沫若先生在1969年认同它是“比”的意思(百度这个字是念jiàng,那是《说文》曲解了它的意思以后造成的,变成了倔强)。这里是方国名或族名。所以亚弜应是出身于“弜”的侯爵,这些器物可能是给商王室的贡品。也许妇好的军旅生涯与“弜”国关系密切,所以选它们作为随葬品。

占卜的卜骨和卜甲

人类在对宇宙和自然的探索过程中,从各种具体事物的表征中寻找出一些规律(如汉代,五星顺逆学说),并经过打磨提炼,逐渐抽象、完善形成一套知识体系。占卜只是运用这些知识的一种形式,可算作人类从蒙昧迈向文明的第一道门槛。

其中,占是指用蓍shī草占算。相传,伏羲氏就是用蓍草画八卦的,称为“揲shé蓍画卦”。后来发展成为了《周易》。(古人占卜的步骤比较复杂,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百度)

卜甲

甲骨文就是占卜时刻的文字,记录占卜的时间、事由、主持占卜的人名和占卜结果事后应验与否,内容则涵盖当时的政治、军事、文化、社会生产乃至日常生活等各个方面。中国的甲骨占卜始于距今约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,至商代达到极盛。

卜是指用龟甲占算,大多是龟的腹甲,称为卜甲。后来随着畜牧业的发展,也开始用兽骨称为卜骨,常用牛等大型动物的肩胛骨。卜甲和卜骨合称为甲骨。占卜在当时人们心中的地位有多高呢?《汉书.艺文志》里记载:定天下之凶吉,成天下之亹wěi亹者(激励天下人勤勉工作的),莫善於蓍龟。

占卜过程

牛卜骨

卜是指用龟甲占算,大多是龟的腹甲,称为卜甲。后来随着畜牧业的发展,也开始用兽骨称为卜骨,常用牛等大型动物的肩胛骨。卜甲和卜骨合称为甲骨。

周时期用牛、羊、猪作为牺牲祭祀祖先,祭祀前将牺牲饲养在牢圈中,因此牺牲也称为牢。羊、猪两牲称为少牢,牛、羊、猪三牲称为太(大)牢。

使用甲骨占卜,要先对龟甲或兽骨进行整治,使其平直。然后在甲骨的背面 钻出深而圆的孔,但不能钻透。接着在钻孔的一侧凿出枣核形的槽。钻和凿的部位都排列整齐,很有规律。

占卜时,用燃炽的木枝在钻凿处灼烧,使甲骨正面爆裂,出现“卜”形兆纹,这就叫做卜兆。根据卜兆来判断吉凶。卜兆旁边刻上所求之事,叫卜辞。甲骨卜辞就是甲骨文,它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时代最早、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,是现代汉语言文字的始祖。甲骨四堂之一的王国维就是通过对照甲骨文与文献资料,证实了商王国的存在。

妇好铜圆鼎

妇好铜圆鼎

腹部饰兽面纹与夔龙纹,下腹部饰一周蝉纹带,口内壁铸有铭文“妇好”二字

商代中、小型贵族墓一般随葬青铜鼎一或两件,但王室墓之间则悬殊甚大。妇好墓出土方鼎5件(包括成对的4件),圆鼎则有26件,可见圆鼎是铜鼎的主流形态。这两件铜圆鼎的纹饰风格一致,腹部饰兽面纹与夔龙纹,下腹部饰一周蝉纹带,口内壁铸有铭文“妇好”二字,但纹饰细节差异较大。这样的铜圆鼎在妇好墓出土了12件。

玉象

在西周中期(前10世纪中叶)之前,中原地区气候温湿,年平均温度比现代高,适合野象栖息。河南古称豫州,就是因出产大象而得名。古文献记载商人驯养大象,甲骨卜辞也有关于捕猎大象的记录。在殷墟多次发现象骨和象牙制品,在王陵区祭祀坑内还发现一只颈系大铜铃的亚洲幼象,证实了商人驯象的传说。这件玉象憨态可掬,夸张地表现了大象的驯服神态。玉象表面似乎有一层厚厚的油脂,使得小象看起来温润、光亮,应该是妇好生前经常把玩、喜爱的东西。

玉人

玉人

妇好墓出土玉人13件,反映了商代人的发式、衣冠、坐姿和人种特征。标准的跽jì坐姿势,双膝跪地,(有的脚背贴地),屁股坐在脚踝上,手放在膝盖上。他的头顶梳了一条小辫子,衣服上有花纹。

玉人胸前有兽面纹,背面有蝉纹,手臂和腿上缠着两条蛇。有学者专门研究过人类早期对蛇的崇拜,认为这件玉人表现的正是一位懂得操蛇的人,也许是祭师。

石人

石人也是跽坐姿态,五官刻划尤其生动,瘦长脸、高颧骨、浓眉大眼、蒜头鼻、厚嘴唇。发辫盘绕在脑后、头顶,头戴束发的頍kuǐ。石人无衣纹,仅在腰腹有长条形蔽膝,可能是位家奴。

玉礼器

《周礼》中记载:苍璧礼天,黄琮礼地,青圭礼东方,赤璋礼南方,白琥礼西方,玄璜礼北方。当然,商代时期还没有这么系统的分类,但是也基本成型。

玉琮:古玉中礼玉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。古人认为美石为玉,且是山川的精华,具有沟通天地鬼神的灵性。最早的玉琮见于5100年前的安徽潜山史前文化。至新石器时代晚期,玉琮在江浙、广东、山西的史前文化中大量出现,尤以良渚文化最为发达。

玉环:玉环一般起装饰作用,但又因与还原的“还”同音,古人还把它当作一种信物。据说,被贬或被放逐的官员如果收到天子送来的环,就知道自己被重新召回,官复原职了。 玉璧,瑗,环的区别,看肉璧厚度与中空的直径。

玉璜:《说文》中记载:“半壁曰璜”,就是说一半的玉璧就是璜的样子。实际上玉璜要更小一些。它源于新石器时代的祭祀礼器。

玉圭:商周时期玉圭也广泛用于贵族间的礼仪往来。古史传说三皇之一的舜曾向治水成功的大禹赏赐玉圭,古文献记载贵族在周王即位仪式或朝觐仪式上要献上玉圭,可见玉圭在昭示礼仪制度、维护等级秩序方面有着重要功能。签订盟约时,用朱砂在玉圭上写下盟誓,再埋入土中。

玉柄形饰:这种形状的玉器从新石器时代开始就有了,发展到商代,通常有榫,可以插嵌,殷墟其他墓葬也出土过同类玉器,有的用朱砂写上祖辈、父辈的称谓,可能类似祭祀先祖用的牌位。

妇好铜钺

妇好铜钺

妇好墓中有四件青铜钺,我们在展厅内看到的就是其中的两件大型铜钺,分别重9公斤和8.5公斤,是同类器物中所罕见的。

钺在商周时代与一般兵器不同,它既是兵器,又是王权和军事指挥权的象征,只有君王及统兵打仗的将领才能持有。文献记载周武王伐纣时手执黄钺就是其证。整器略呈斧形,两侧有对称血槽, 纹饰是两只老虎大张巨口,捕捉人头,另一件有三角纹带犹如狰狞的兽齿,极具威慑力和神秘感。这件铜钺装饰的虎食人纹在商代青铜纹饰中多次出现,推测具有巫师通灵做法的涵义。虎食人纹下有铭文“妇好”二字。妇好墓中随葬这么大的铜钺,表明妇好是具有杀伐决断权力的女将军。

新石器时代从石斧衍生出的玉石钺,由兵器和工具演变为权力的象征,这一功能被夏商周时期的铜钺所继承。体型越大表明其主人的地位越高。妇好墓出土的两件大钺均有铭文“妇好”二字,两件小钺铭文为“亚启”。

有的铜钺刃部会检测到铁。但是,古人是很难获得铁器的,因为地球上的铁矿石含铁量很低,不能直接利用,所以,最初的铁都来自天外陨铁,本身天外之物就颇有神秘感,再加上实用性,铁器也被神话了,所以钺的刃部常常用陨铁来做。陨铁的特点是铁含量在80%以上,剩下的是镍,可以提高铁的硬度。而且陨铁打磨平整以后,用硝酸腐蚀会形成纵横交错的网状纹饰(维氏纹),非常好识别。

玉戚

刃部两侧有扉齿的玉钺称为玉戚。扉齿既有装饰作用,也使捆绑装柄更牢固。商代玉戚比铜钺更为多见,用于礼仪场合。妇好墓出土玉戚九件,形体均较小,制作精致。有学者(黄翠梅)认为是旧玉料改制的,因为表面还留有砂绳切割的痕迹(砂绳软,所以切痕弯曲)。

玉援铜内(nà)戈

戈源自新石器时代的镰,极富农耕文化特色,是中国古代特有的兵器。戈出现于夏代晚期,一直使用至汉晋时期。戈锋刃部称为“援yuán”,援向下转折延长的弧形部分称“胡”。捆柄的部位称为“内”,内和援之间的凸起部分称“阑”。戈的使用方式也与镰相似,主要以内刃勾、以尖锋啄。按内的形状大约分三种:曲内戈和直内戈以及銎qióng内戈。

曲内戈: 顾名思义,内是弯曲的,装上柄以后,容易脱落,商以后被淘汰。
直内戈:内是直的,商以后增加了胡和阑,所以固定效果最好,使用时间也最长。
銎内戈:把“内”的部分铸成圆套,柄装在圆套内防止脱落。

征伐四方

商的都城殷,也叫“大邑商”。邑就是对居民点的称呼。根据对殷墟整体的发掘情况统计,发现商朝的城市属于一种“二级结构”的状态。也就是说以王室、贵族居住的位置为中心聚集居民,称为“商邑”。最大的有30万平米,小的不过1万平米,大部分在5到20万平米之间。一般来讲,地位越高的,聚集的居民也越多,殷都就是由若干商邑组成的。所谓的方国就是对其它部族商邑聚集区的称呼。所以,方国与方国之间、方国与商都之间的界限十分明显,打仗也很频繁。商都的实力最大,通过令其他方国臣服纳贡的形式实施间接统治。武丁时期国力日盛,征讨过几十个方国,客观上促进了多元文化交流,推动了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。

从卜辞和一些古代文献上推测,妇好参与了对羌方、夷方、巴方、土方等方国的征伐战争。

铜弓形器和铜箭镞zú

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弓出自德国汉堡,年代大约在公元前9500年,可惜只剩3块残片,而发掘出的最早的完整的弓在丹麦的一处沼泽中,一把榆木弓,年代大约在公元前6000年。从最开始的投掷器发展出无弦弓(弹弓),进而又发展出有弦弓,矢就是配合弓使用的。到商周时期大约有8种矢,其中殺矢就是镞。

弓形饰

这里的弓形饰是穿在身上的辅助用具,在需要腾出双手时,用来挂住马的缰绳。

弓形饰

这里的弓形饰是穿在身上的辅助用具,在需要腾出双手时,用来挂住马的缰绳。

镞按外形和功能又分4种:双翼镞、三棱镞、教练镞和弋yì射镞(穿了丝线,可以射鸟)。我们这里看到的就是双翼镞,一锋两刃,刃末还有一对后掠的倒刺,主要用于打猎。打仗的时候,如果对方穿着甲胄,拿着盾牌,这种箭镞就没用了。

铜鐏形器

这是套在兵器下端的金属套,作用很多,比如保护木柄的末端,可用于砸击,也可以将兵器插在地上。

玉韘(shè)

韘又称扳指,是射箭时套在大拇指上拉弓引弦、保护手指的工具,逐渐演变为饰物。商周时期男子以“佩韘”作为成年标志。玉韘在妇好墓仅出土一件,在当时是稀罕之物。目前发现的商代铜、玉韘很少,当时应主要使用木质、骨角质韘。妇好的这件玉韘制作精致,正面雕兽面纹,兽面下两个圆孔可穿绳,背面下端有钩弦的槽。

补充:射箭用的箭杆的材料有芦苇杆、竹、槭qì木、白桦木、山茱zhū萸yú木等。做好的箭有可能不直,所以需要一种配套工具:箭杆矫正器。就是在石头上开出笔直的槽来矫正箭杆。

第二展厅

上一个展厅,我们通过司母辛鼎、大铜斝等礼器了解了妇好作为商王武丁皇后备受尊崇的一面;又通过占卜用的卜甲、卜骨等祭祀用具了解了妇好作为最高级别的“司”神秘的一面;还通过铜钺、玉戈等兵器了解了妇好作为大将军征伐四方的一面。

接下来,我们再来看看妇好作为一名女性,她爱美、追求高品质生活的一面。

对尾玉鹦鹉

妇好墓出土21件钩喙有冠的鹦鹉形玉饰,也有观点认为应叫玉凤鸟。这件对尾玉鹦鹉较为罕见,可能象征神鸟,也有可能是以当时的透视法表现一只鹦鹉的两个侧面。两尾相连处有小孔,可穿绳佩戴。

白玉簋(guǐ)和骨勺

妇好墓随葬玉簋两件,一青一白,造型美观,刻纹精细,器形规矩,器壁厚薄均匀。制作工艺非常复杂,要经过切割成形、掏膛去余料、周身碾轧纹饰、抛光等一系列工序,耗时经年累月,全面体现了当时的琢玉工艺。

白玉簋和骨勺

这件白玉簋可能用于祭祀等盛大的礼仪活动,出土时内有骨勺2件、贝形铜器1件。

玉料的切割技术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砂绳切割和锯片切割两种(锯片就是花岗岩+粗砂),到商代借助青铜工艺的发展,多了金属片切割和金属丝切割。通过对切割痕迹的观察,我们发现,妇好墓中的玉器,有些是古玉的收藏品,还有很多是古玉二次加工的。第一展厅中,介绍过的玉戚就是对古玉二次加工的。

动物的骨骼硬度适宜,既便于加工,又有一定的硬度可供使用,因此从史前时期就被广泛利用。商代制骨技术和规模非常发达,殷墟发现了多座制骨作坊。这件骨勺出土时置于白玉簋内,柄两端均刻有兽面纹。

“妇好”圈足铜觥(gōng)

酒器,妇好墓出土铜觥八件,包括圈足和四足两种形制。此觥盖首为虎头兽面纹,盖尾兽面纹似鸮(xiāo,猫头鹰)。盖与器身扣合后,正视为一蹲坐的虎,后视为一站立的鸱鸮chīxiāo。器底中部铸铭文“妇好”。

“妇好”分体铜甗(yǎn)

甗是蒸食器,由下半部煮水的鬲(lì)和上半部盛食物的甑(zèng)组成,中间有镂空的箅(bì)流通蒸汽。铜甗出现于商代早期,在商周时期是高中级贵族的用器。商代铜甗有分体与合体两种。这套分体甗的甑底即为箅,甑口下内壁、鬲肩一侧各有一“好”字铭文。目前还未发现商代的铜箅片,推测商代使用其它材质的箅片。分体的甗比较少见,即便在当时也应该属于高新科技产品。

分体铜甗上清晰的铭文

“妇好”扁圆铜壶

铜壶是盛酒器,出现于商代中晚期。妇好墓出土的一对扁圆铜壶代表了早期铜壶的形态。此壶颈部两侧有对称的贯耳供穿绳,腹部以三组兽面为主体纹饰。腹内底有铭文“妇好”。兽面纹可溯源至新石器时代晚期,商代青铜礼器的兽面纹将神秘、狰狞的神性内涵发挥到了极致,充分体现了青铜礼器沟通人神的功能。

“妇好”扁足铜方鼎

扁足鼎最早出现在二里岗早商遗址中(两件云雷纹扁足铜圆鼎),妇好墓里也是一对(现在分别保存在河南博物院和国家博物馆)。此鼎四足为夔龙形,龙口承鼎,腹部饰兽面纹,兽面两侧各饰一张口向下的夔龙纹,与夔龙扁足呼应,别有生趣。器腹一面及一足附有丝织品残片。器底有铭文“妇好”。

这种扁足鼎没有多大的实用价值,也不参与列鼎的祭祀礼仪。但纹饰精美,造型别致,应该是当时供权贵们赏玩的。

龙形玉玦

这块玉玦体厚、有穿孔,更适宜穿绳佩戴而非作为耳饰。除了佩戴,玉玦也有礼仪以及其它功能。古文献记载玉玦还具有表达绝交、决心等涵义。

玉珏的制作也不容易,齿部和卷尾都要先钻一个孔,再穿入细窄切割工具进行镂雕。中空的内壁还要用柔软的砂绳打磨光滑。外部则是用兽皮沾带水的细沙进行打磨。

骨笄

在古代男女都用笄jī来插住挽起长发,区别只在于笄首的装饰不同。妇好墓出土骨笄多达499件,大部分装在一个木匣之内,是妇好珍爱的饰物。商代的骨笄原料主要是牛、羊、猪、鹿等大型动物的肢骨,因肢骨骨形好、骨壁厚,便于加工、设计。

夔首骨笄

夔首骨笄有35件,应属较为高档的发笄。夔就是独角,其口朝下,张口露齿,似在吞咬骨笄。

除了夔首骨笄外,好墓出土的还有鸟首骨笄、方首骨笄(74件)。鸟首骨笄多达334件,应是妇好时期最为流行的一种发笄。它们与夔首骨笄都放在木匣内。商人非常喜爱骨制品,目前在殷墟发现的骨器数量很大,其中骨笄数量最多,出土已达2000件以上。

玉刻刀

妇好墓出土玉刻刀23件,其中2件作锥形,其余21件的柄部都雕成动物形象,以鱼形最多(11件),鸟类次之(7件),另有壁虎形2件,夔形1件。殷墟出土的刻刀在制作风格上非常统一,刀柄一般为动物,刀尾几乎没有特别的纹饰,只是磨光并制出锋刃。柄端大都有小孔,可佩悬。雕刻的动物形象富于艺术性,故也可作佩饰。

玉色盘

盘内底染满朱砂,可能用作调色。朱砂是古代重要的颜料原料,早在两三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末期已为人类所认识、利用。古人认为生命与力量来自鲜血,朱砂色艳如血,因而常在宗教、巫术活动中使用朱砂。妇好墓还出土了研磨朱砂用的玉臼、玉杵各一件,可能与玉调色盘配合使用。

其他玉器欣赏

玉兽面纹面具

玉蚕

玉梳

玉璇玑

璇玑又称牙壁,特点是外缘有若干同方向的牙(扉齿)。璇玑出现于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山东大汶口文化,作为饰品或礼器使用。武丁时期商王朝国力强大,四方征战和贸易交流带来了各地物产,甚至带来了时代更早的精美古玉。在殷墟一座儿童墓中曾发现一件玉璇玑,放在墓主人胸部右侧,似作为饰品使用。妇好的这件玉璇玑也应是新石器时代末期(红山文化)的制品,玉料可能是辽宁地区的岫岩玉。

玉纺轮

这些玉料同白玉簋的几乎一样,估计是掏堂时的剩余玉料做的。

铜镜

这面铜镜上似乎残留了一副天文图,很像《七衡六间》图。描述地球公转时,12个中气(月中)对应的太阳到地球的距离,最外一圈表示冬至,太阳距离地球最远。

编后记

长沙博物馆举办的这场妇好墓精品文物特展着实让我大开眼界,作为一个临展,它的规模虽然不能与河南省博物馆的妇好展厅相比,尽管还有一些镇馆之宝不能到长展出,略有遗憾,但是我也从中学习到很多的知识,在学习与交流中受益匪浅。文章很短,精力有限,还有许多精美的文物没有列出,欢迎广大朋友前去参观、欣赏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