时间:2020年9月;地点:长沙博物馆二楼临展厅; 导航:第二节>>第三节>>第四节

“大同”一词,最早见于先秦时期的道家经典《庄子•外篇•在宥》(yòu,宽恕;原谅。在宥:自在),意思是天地万物融合为一。西汉时儒家经典《礼记•礼运》中又出现过,将“大同世界”描述为全人类共同向往的理想社会。南北朝时,梁武帝首次采用“大同”为年号,从535年-546年。辽太宗耶律德光也用过1年(947年)。

“大同”做为地名,最早出现在隋朝开皇十九年(599年),文献中记载的“大同城”位于内蒙古最西端(额济纳旗的达来呼布镇东南)的一处戈壁上,又被称为“马圈城”。与东突厥接壤,战略地位非常重要。

而我们今天要说的山西省大同市,春秋时期为北狄游牧部落生活的地方,战国时并入赵国。秦始皇统一六国后,立郡县,大同属于雁门郡,北齐时改为北恒州、北塑州。隋朝又改回雁门,唐朝时属于河东道云州,晚唐时设立了大同军。我能找到的最早资料《通鉴》显示,不晚于大中十三年(859年)。西突厥的一支沙陀族在808年入唐,为大唐抵御外患,咸通十年(869年)并入大同军。当时沙陀军的将领是唐末有名的藩镇势力李克用。

辽代辽兴宗重熙十三年(1044年)改云州为西京,1048年置大同县,为辽的陪都,元代(1288)改西京道大同府为大同路,至此以后一直称大同。

大同被称为西京经历了辽、金、元三朝,共计244年。这里不但有中国石窟艺术的瑰宝——北魏时期开凿的云冈石窟,还有中国古建筑的奇观——悬空寺(北魏491年)和应县木塔(辽清宁二年1056年)、始建于辽代(1038年)的华严寺。

中国历史上被称为西京的城市共有三座,另外两座名声在外,一个是十三朝古都长安,也就是今天的西安;另一个是九朝古都洛阳。

第一单元 北方锁钥

大同地理位置示意图

大同地处山西、河北、内蒙古的三省交界的咽喉要道,地貌上属于两山夹一川的槽型盆地。西北有阴山山脉和吕梁山脉,东南有太行山脉,中间一条桑干河自南向东北横贯全市。北方跨过阴山就是草原和大漠,南方过了太行山就是平原。总的来说东连太行山,西接黄河,北靠蒙古高原,南望晋阳大地,地势险要,因此这里是抵御北方游牧民族进入中原的最后一扇大门,一直享有“巍然重镇”、“北方锁钥”之誉。每个朝代都把在此修筑长城作为一项重要的军事任务。

根据《史记•赵世家》记载,赵成侯六年(公元前369年),在大同市灵丘县南部修筑了一段长城。公元前333年,赵肃侯又修了两道。根据《水经注》记载,赵武灵王(赵雍)也于公元前300年左右在大同市北面内蒙古南部地区修过长城。后来赵武灵王饿死沙丘宫后很可能被公子成埋在了灵丘。

公元前221年,秦始皇曾派遣大将蒙恬在大同西边40里处武州山麗修筑长城。《水经注》里记载了其目的是“筑城武州塞内,以备胡”。之后的汉、北魏、隋、金、明、清都有修过长城。其中明代修筑的长城最长,有343.149公里。

平城瓦当

汉代(公元前202年-公元220年),边轮凸起,当面低凹,外饰一周凸弦纹和四组云头纹,中间是浮雕的“平城”二字。汉代风格非常明显。

鲜卑族的拓跋部建立北魏王朝后,于天兴元年(398年)“秋七月,迁都平城”,也就是今天的大同,之后便“始营宫室,建宗庙,立社稷”。太和十五年(491年)建成明堂,十六年修成太极殿。至公元494年迁都洛阳。迁都之前还在平城大兴土木。

北魏明堂遗址公园

古代帝王所建的最隆重的建筑物,用作朝会诸侯、发布政令、秋季大享祭天,并配祀祖宗。在泰山历代皇帝封禅中,明堂是帝王祭祀活动的重要场所。古人认为,明堂可上通天象,下统万物,天子在此既可听察天下,又可宣明政教,是体现天人合一的神圣之地。
历史上,汉武帝在长安、泰山,武则天在洛阳都曾经修过明堂。

在成为北魏都城的近100年里,大同地区得到了空前的发展。北朝民歌《木兰辞》中提到的花木兰立下军功后“归来见天子,天子坐明堂”中的“明堂”遗址也在大同市,大家有机会可以去看看。这首民歌的背景,有学者分析认为是429年,北魏太武帝北伐游牧民族柔然的战争。文中提到的战场“黑山”就在今天蒙古共和国境内的“杭爱山”,另一处“燕山”在今天内蒙古呼和浩特东南的燕然山。

铁鏊盘(辽)

游牧民族用来烙饼的重要炊具

契丹人是半牧半农的民族,源于鲜卑宇文部,受到鲜卑慕容部打压,逃到松漠之间。从《辽史·地理志》:“相传有神人乘白马, 自马盂山浮土河而东,有天女驾青牛车由平地松林泛潢河而下。至术叶山,二水合流,相遇而为配偶,生八子,其后族属渐盛,分为八部”分析,契丹族的祖先一支自土河(今老哈河)上游的马盂山(今平泉县北大光顶子山)北上,另一支自潢河(今西拉术伦河)上源的平地松林东进,最后两个部落会合于二河相交的术叶山。《辽史·太宗纪》载,辽太宗天显十二年(937年)“幸平地松林,观潢水源” ,更是明确指出平地松林是在今西拉术伦河的上源地区。

公元十世纪初,以耶律阿保机为首的契丹族崛起,建立辽国,称雄北方。中原地区,公元907年朱温篡唐称帝,建立“后梁”,中国进入“五代十国”的大分裂时期。大唐末期,有一支战斗力极强的雇佣军叫“沙陀军”,在平定黄巢起义时就名声大噪。这只军队的首领李克用在乱世中成为割据一方的大军阀——晋王。公元911年正月,他的儿子李存勖带领沙陀军在柏乡之战中全灭朱温的“龙骧、神捷”两支王牌军,杀了约两万人。923年,李存勖建立后唐(923年—936年)。前期发展得还不错,地盘是五代十国中最大的。可惜这家人的猜疑心都太重。先是无端猜忌开国功臣李嗣源(李克用养子之一,十三太保之首),导致其被逼无奈造反,李存勖在平叛时中流失(乱飞的或无端飞来的箭)而死。李嗣源命运与他的养父相似,在位仅7年,次子李从荣就起兵叛乱,把他吓死了。李嗣源三子李从厚继位后也罹患疑心病,与大臣、亲人的关系越来越差。公元936年,后唐节度使、李嗣源的女婿石敬瑭被逼叛变,为了自保向契丹称臣,还献上了燕云十六州,也就是幽云十六州。北宋数次北伐想要夺回都没有成功,直到明朝才回归。其中十分有名的杨业杨无敌,他北伐的故事就是后来杨家将故事的原型。

兽面纹筒瓦(辽)

辽太祖立国之后,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对农业的管理。辽圣宗、兴宗时期,契丹的农业生产已超越畜牧业。大同地区地厚人稠,物产丰富,又有着传统的农业生产,对契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。

滴水瓦(辽)

早期“滴水瓦”与瓦身的夹角一般为直角,晚期则增加至一百度以上,以利流水外泻。
东晋后期出现的表面黑色磨光的板瓦演变而来,唐代时普及。用于保护檐口下的木构架及夯土墙少受雨淋。

欲知辽、金、元时期大同人民的生活到底如何,且看下回:第二单元 陪都生活